编辑
生药鉴定性状鉴别
根茎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状,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胀,有显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
①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细胞多呈不规则碎块,遇碘液显蓝色。
②粘液细胞甚大,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18-88μm。
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壁厚3-6μm,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平周壁具稀疏短缝状纹孔;断面观类方形,被较厚的角质层。
④下皮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弯曲,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木化。
⑤纤维长梭形,壁木化,具斜纹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纤维束周围细小类方形细胞含类圆形硅质块。此外,有梯纹、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医药典籍白芨
名称来源: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芨》:“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
类别:收敛止血药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用量:6~15g,研粉吞服3~6g。外用适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药典依据:《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本草纲目》:“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芨粉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芨粉一钱,水冲服。
2、心气疼痛。用白芨、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3、妇女阴脱。用白芨、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腹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疮、肿疮。用白芨粉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5、跌打骨折。用白芨粉二钱,酒调服。
6、刀伤。用白芨、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7、冬季手足皲裂。用白芨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沾水。
8、汤火伤。用白芨粉调油涂搽。
9、重伤呕血。每日服白芨末,米汤送下。
10、肺、胃出血。
11鼻衄:将白芨末,过目筛备用。血衄患者在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用白芨末散布于凡士林纱布或纱球表面,填塞鼻腔出血侧,每次用白芨粉4-5克,填塞物保留72小时,治愈率达90%以上,少数病人需要填塞2次痊愈。
12百日咳:白芨川贝散(白芨,款冬花,川贝各等分),1岁以下百日咳患儿,每次服1克,每日3次,总有效率为98.2%。
13口腔粘膜病:将白芨粉和白糖按2:3的比例混匀。将该粉涂病损部位,用棉球压迫15分钟,暂禁食及漱口,每日涂3次,有效率为98%。
14皮肤结核:有人用狼毒,白芨细末加凡士林调成30%的软膏,按常规消毒皮损部位,将药膏均匀涂于纱布上约0.2厘米厚,贴敷患处,1天换药2次,治疗25例,结果治愈16例好转6例,无效3例。
15痤疮:采用中药白芨,白芷进行面部皮肤按摩和石膏倒模治疗痤疮。将白芨,白芷各等分研成极细粉末,用开水按1:6比例冲调成稀糊状,用此药做按摩霜做面部皮肤及穴代替按摩,按摩完毕,在薄涂一层药,纱布遮盖眉,眼,口部,将石膏粉-克用温开水搅拌成糊状,均匀地覆盖于面部,20分钟后揭去,每天2次,5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98%。
16乳头皱裂:白芨,白矾各30克,金银花20克,水煎3次,浓缩至毫升。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每天10次,治疗乳头皱裂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
17白带:用白芨30克,鸡冠花10克,茯苓皮20克,党参15克,白花蛇舌草10克,水煎服。治疗妇女白带,服2剂后,白带明显减少,7剂痊愈。
18肛裂:将白芨粉和医用滑石粉各半,装入瓶内高压消毒后使用,患者排便后洗净肛门,用药棉或纱布将白芨滑石粉涂于肛门裂处,继而用手轻轻按摩长强穴数次,至肛门周围有发热感为宜。
药的宜忌:
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人。"
②《蜀本草》:"反乌头。"
③《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药方选录1、治疗肺痿:白芨、阿胶、款冬、紫菀等分,水煎服。(《医学启蒙》白芨散)
2、治疗肺痿肺烂:猪肺一具、白芨片一两、将猪肺挑去血筋血膜、洗净同白芨入瓦罐,加酒煮熟,食肺饮汤或稍用盐亦可;或将肺蘸白芨末食更好。(《喉科心法》白芨肺)
3、治疗咯血:白芨一把、枇杷叶(去毛蜜炙)、藕节各五钱。上为细末,另以阿胶五钱,锉如豆大,蛤粉炒成珠,生地黄自然汁调之,火上炖化,入前药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噙化。(《证治准绳》白芨枇杷丸)
4、治疗瘰疬脓汁不干:白芨、贝母、净黄连各半两轻粉三十贴。前三味,锉焙为末,仍以轻粉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至二钱,清油调擦患处,用时先以槲皮散煮水候温,洗净拭干方涂药。(《活幼心书》白芨散)
5、治疗跌打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永类钤方》)
6、治疗鼻渊:白芨末酒糊丸。每服三钱,黄酒下,半月愈。(《外科大成》白芨丸)
7、治冬季手足皲裂:取白及粉适量,加水调匀,填入裂口处。注意患处不能沾水。
8、治汤火伤:白及适量,研成细末,用油调匀,涂搽在伤口处即可。
养生药膳白及冰糖燕窝
原料:白及15克,燕窝10克,冰糖少许。
做法:先将白及洗净切成薄片,燕窝择去毛渣。以上两味一起放入碗中,加适量水,隔水蒸至熟,滤去药渣。锅内再加入冰糖,适量水煮熬,去渣将糖汁倒入燕窝内食之。
药膳功效:补肺养阴、止嗽止血,适用于肺结核、肺气肿咯血者。
白及羊肝汤
原料:白及15克,羊肝克,姜、葱、盐各5克。
做法:先将白及洗净,放入炖杯内,备用。羊肝洗净切片;姜切片、葱切段。将白及放入炖锅,用大火烧沸,加入姜、葱、盐,再用小火煮半小时,放入羊肝煮熟即成。
药膳功效:本汤补肝益肾、明目,适用于慢性肝炎患者。
民族用药白芨,白极:球茎用于肺结核咳血,肠胃出血,烫伤,烧伤《中佤药》。
牙合介,消炎:块茎用于肺结核,气管炎,跌打损伤,消肿《德宏药志》。假鳞茎用于肺结核,气管炎,跌打损伤《滇省志》。
大白芨:块根治疗肺痨咯血,金创出血,烫伤灼伤,手脚皲裂《哀牢》。假鳞茎用于手脚骨折《滇省志》。阿图罗波:治疗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矽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结核性痿管,烧伤及外科创伤,肛裂等《彝植药》。
白鸡,猪蹄叉,雅报:块茎磨水滴人眼内治麦粒肿《水医药》。
大结巴:块茎治跌打内、外伤《桂药编》。
别给怠:块茎治胃溃疡,肺结核,咳嗽,咯血,吐血《桂药编》。
巴格绕:治肺结核,咳血,胃溃疡出血,烧烫伤《德宏药录》。
Lahoiban:功用同德昂族《德宏药录》。铺赊做:根茎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烧伤,阳痿《滇药录》。
白芨:功用同德昂族《德宏药录》。
白鸡儿、羊角七:块茎用于吐血,衄血,肺痨咯血,胃溃疡呕血;外敷金疮痈肿《大理资志》。勾白尤:根茎治疗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便血,皮肤开裂《滇药录》。
同黄花白芨B.ochracea《蒙药》。
芒苟奴(makgaeuznog):治疗胃痛,咯血[23]。
块茎用于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外伤出血,手足皲裂《湘蓝考》。鳞茎治肺结核,止血,退骨蒸,止咳《苗医药》。块根主治肺结核《苗药集》。
Sacjas,杀却(Sacjuot):块茎主治吓谬恰盘(呕血),宾奇卯(结核)《侗医学》。散觉sangljos:块茎治吐血,咯血[53]。
若克(rofkevyler):根茎治疗肺痨病,咳血,便血,皮肤皲裂《土家药》。块茎:苦、甘、涩,微寒。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痨咯血,溃疡出血,烧、烫伤。
其它价值在化妆品应用中:白芨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及粘液质等成分,具有美白祛斑、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自古以来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痕迹,并可滋润、美白肌肤,令肌肤光滑如玉
工业应用
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工业上作染布的粘合剂,在卷烟生产上,卷制的烟条就是用白及作粘合剂。装裱字画用的粘合剂也是白及成份!
观赏价值
观花类,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坛,常丛植于疏林下或林缘隙地,宜在花径、山石旁丛植和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重庆农之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