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常无临床症状,多为内镜检查时发现。早期胃癌若出现症状,首先可以是上腹部不适、疼痛、反酸、胃灼热等消化道症状,其次是食欲减退或消瘦、乏力。贲门部的早期癌变可以出现咽下不畅或渐进性加重的咽下困难。到了胃癌中晚期,临床症状加重,如出现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可同时伴有腹部肿块和腹水等体征。
常规的B超、血液化验检查,甚至CT、正电子成像术(PET),都难以发现早期胃癌,如有不适,应及早进行消化内镜检查。
胃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岁以后胃癌发生率明显增高,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①有胃癌癌前病变的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胃溃疡、因各种原因切除了部分胃的残胃等疾病患者;
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使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2倍,但并非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都会发展为胃癌,感染人群应该积极根除;
③有胃癌家族史或者肿瘤家族史的人,患病概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④不良饮食习惯者,高盐饮食及腌、熏、煎、烤的食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而且含有大量硝酸盐等致癌物,这些都会使胃癌的发生概率增加。
怎样进行胃癌筛查
目前,大部分人已有健康体检的意识,但是健康体检的抽血化验真的能做到发现早期胃癌吗?答案是否定的。胃癌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最有效的筛查手段是电子胃镜。通过电子胃镜探头,医生能够将整个胃黏膜表面看得一清二楚,这是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他检查技术无法实现的。目前,社会上体检流行的胃癌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不能代替胃镜检查进行胃癌的早期筛查。
胃癌治疗如何合理运用中医药
对于胃癌早期患者,手术是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方式,术后可以应用中医疗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胃癌中期患者,多需要手术结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但是放疗、化疗引起的反应可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坚持而中断治疗。此时可以运用中医疗法减轻患者因放疗、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改善体质状况。部分中医手段的应用甚至可以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实现个体化、多学科综合诊疗方式。
胃癌中、晚期体质偏差不能手术者或术后复发伴有转移者,则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将中医外治、药物治疗、心理疏导、饮食调养等方法有机结合,坚持整体治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带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