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一直以为,胃病是不会传染的。的确,过去在一般人的普遍认识中,胃病并不属于传染病,因此一般家庭成员如果患有胃病,大多数人并不会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止胃病传染。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医学界的一些专家们逐渐有了共识:某些胃病确实会传染。
过去认为,胃病与遗传、饮食不当、受寒着凉、药物、烟酒和神经因素等有关。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有一种存在于胃粘膜上的细菌即幽门螺杆菌(HP),是引发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对胃的长期侵袭,还有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虽然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与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似,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侵袭力比较弱,致病力不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或有大量的细菌侵袭胃粘膜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切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是防止胃病发生的重要一环。传染方式传染的主要途径是粪-口或者口-口的传播。如饮用受污染的水,患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幼儿园儿童之间的接触及吃路边摊位的不洁食品等,均可引起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从而导致“胃病”的发生。
传染症状1、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医院做专业的检查才能发现。3、随着感染的严重,幽门螺旋杆菌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有引发癌变的可能,而且,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一般都有胃病,发生胃病的人,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联。4、幽门螺旋杆菌一般感染者在检查中显示阳性,不会有什么症状,随着病毒在体内长期的破坏、寄生、繁殖,幽门螺旋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如何预防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要注意饮食定时定量,食物不能过于坚硬、不消化,刺激性、生冷的食物要少吃。2.感染后的患者要注意和家人分餐制饮食,与嘴巴接触过的生活用品要注意消毒。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不吃不洁食物。呕吐物、粪便应及时清理。4.大人应避免将食物咀嚼后喂给小孩。4.提倡家庭内采用公筷制、分餐制,食具消毒,避免接触感染。
注意事项1.幽门螺杆菌容易传染,但感染之后不一定会引起胃部不适。虽然医学上证明幽门螺杆菌与很多慢性胃病以及癌症有脱不掉的干系,但是感染后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胃病,胃部的不适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饮食不规律、不卫生等。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病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必然致病,感染后别慌张。2、口腔卫生差也是HP复发的一大原因。幽门螺杆菌是造成消化不良、莫名胃痛等胃部疾病的“元凶”,它们除了寄居在胃部,也会藏在口腔,因此口腔卫生对胃部健康很重要。家人间不要共享牙刷、漱口杯等。如果牙刷出现卷曲、牙刷头内出现污物等,一定要及时更换牙刷。3、幽门螺杆菌一旦发现必须“斩草除根”。在各种胃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慢性胃炎是70%、胃溃疡是80%、十二指肠溃疡是95%、胃癌60%、胃淋巴瘤是90%以上。幽门螺杆菌一旦发现必须“斩草除根”!
温馨提示不是所有的胃病都会传染,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返流性胃炎、贲门失弛症、药物酒精损伤性胃炎、应激性胃炎等,都是非传染性的。而由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部疾患,则有传染可能。粪便、唾液、牙垢、呕吐物中均存在幽门螺杆菌,所以要强调清洁卫生,做到餐前便后洗手,特别是进食前,都必须洗手,这样即可以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也可以防止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对已检出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避免他人与之接触,并采取必要的正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石家庄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