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胃癌系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
我国胃癌的现状胃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日、韩三国为高发区,约占全球总数的2/3。我国是全球胃癌的‘重灾区’,每年新发现40万例,占世界发病人数的42%,胃癌已成为我国三大常见及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肺癌,肝癌)。
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为哥斯达黎加、日本、智利,美国白人发病率低,我国居中上,中国的胃癌发病率以西北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东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
总体来说,北方南方,沿海内地。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我国胃癌仍占各癌死亡率第一位,男性死亡率为20.9/10万,女性死亡率为10.2/10万。
胃癌发病高危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土壤、饮水、食物中富含硝酸盐,腌制的蔬菜含大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油煎食物在加热过程产生的某些多环碳酸化合物、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3,4-苯并芘、发霉食物含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化石粉均被认为有至癌作用。
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型血的人较O型血者多;美国的黑人发病率比白人多。流行病学调查,胃癌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
与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胃癌病人的早诊率、根治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非常低。
三高:
1、发病率高,30-70/10万,男女比例约为3:1,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
2、转移率高50%
3、死亡率高(30/10万)
三低:
1、早诊断率低(10%)
2、根治切除率低(50%)
3、5年生存率低(≤50%)
胃癌是如何诊断的1.如何早期发现胃癌?
早期:
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等。
进展期:
胃癌呈进行性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恶病质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可有呕血及黑便,贲门部及胃底部癌可有吞咽困难,腹部肿块、质硬、有压痛。
如发生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出现肝肿大,质硬并有表面不平感,甚至可出现腹水,肿瘤扩散至盆腔,可引起卵巢肿块或肛门旁淋巴结肿大。
警惕胃癌、及早或定期胃镜检查
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近期出现消化不良或突然呕血/黑便;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及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慢性胃炎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胃溃疡,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仍胃酸缺乏者;胃溃疡经正规内科治疗2月无效(或溃疡增大);胃息肉2cm;胃切除术后15年以上,每年定期胃镜复查。
2.如何诊断胃癌?
中晚期胃癌患者多有上腹部症状和全身性表现,通过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等,诊断不难确定。
早期胃癌常无明确症状,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胃癌的警惕,对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现持续性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黑便或多次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尤其是久居胃癌高发区的患者,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有胃溃疡病史及曾进行过胃肠吻合手术者以及亲属中有胃癌史者均应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
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胃镜+粘膜活检),必要时0.5%美兰喷洒着色——95%确诊率,尤以早期胃癌,X线易漏诊小于1cm—小胃癌,小于0.5cm—微小胃癌,由于纤维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
胃镜检查直观准确,可发现微小胃黏膜病变,有资料表明胃镜检查与活检联合应用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可达93.8%、99.6%及97.4%。
气钡双重造影、压迫法、低张造影术等,准确率近80%。通过对胃的形态、粘膜变化、蠕动情况及排空时间的观察确立诊断,痛苦较小。
胃液分析是指抽取胃液并进行有关指标(如胃酸)的测定和检查,从而判断胃液是否正常。这是诊断胃内各种疾病最“古老”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
日本在胃癌的早期发现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广泛应用胃镜检查有关,近年来,除普通纤维胃镜的性能得以提高外,电子胃镜、超声胃镜、色素胃镜及放大型胃镜亦已逐步进入临床。
钡餐胃部双重造影法是日本开发的,对胃癌的诊断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在电子探测范围的普及和内视镜细镜化的发展,可以采取组织的内视镜检查成为主流。
良性·恶性的最终诊断由内视镜下取出的组织(活检),由病理医生来最终诊断。就病理学来讲,胃癌被分类为和大部分正常的胃粘膜构造相似的分化型腺癌。但是,病理诊断为良性·恶性,仅由此并不能判断病期(癌症的进行度)。
不仅仅是胃癌,癌症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期来决定。病期的分类根据癌症的深达度和扩散程度分为I期到IV期,根据深达度和是否淋巴结转移I期分为IA和IB,III期分为IIIA和IIIB亚分类。
为了判断癌症的深达度,内视镜肉眼所见加上超声波内视镜,使用CT判断癌症是否向胃的外部扩散(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转移)。
积极普查胃癌,早发现早诊为减少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需在胃癌早期做出诊断。低血清胃蛋白酶原反映胃萎缩程度,可作为检出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胃癌阳性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建议医院就诊。
高危人群每两年做一次胃癌筛查。对癌前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按国家治疗指南根除Hp感染,治疗萎缩性胃炎,以及较大的腺瘤型胃息肉可有效预防癌前病变。
胃癌分期与胃壁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
早期:局限且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
中期:一般指局部进展期,通过手术可以治愈;
晚期:已侵入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的胃癌,常有远处转移。
胃癌的生存预后胃癌的分期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只累及粘膜层者预后佳,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如已累及粘膜下层,预后稍差,5年生存率约80%;中期胃癌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仍可达60~70%.
胃癌如何治疗?胃癌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化疗等。常用5年生存率来衡量治疗效果,指给定时间点上,某个患者群体中健在人数的比例。
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手术更佳,5年生存率达90%以上。
化疗即用化学药物治疗,在手术前后辅助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更好的治愈疾病。
日本拥有世界范围内先进的胃癌早期发现技术,手术水平也非常优秀,近年来随着有效的抗癌药物的开发,胃癌的治愈率得到明显的改善。
年,日本胃癌学会发表了根据不同病期的标准治疗方法。特别是,IA期患者的内视镜粘膜切除术对患者身体负担很少,也能温存胃部机能,另外因为住院时间短而在日本得到积极的推广执行。
最近,ESD(内视镜的粘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方法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了大的病变可以一次性切除的时代。
对不能手术的患者使用抗癌药物治疗,和不使用抗癌药物对症疗法(bsc)比较试验的结果,证明有有明显的延长寿命的效果(生存期间中央值BSC为3-4个月,抗癌药物治疗为10个月)。
但是,关于具体的药物选择与计量,现在阶段,医院和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
另外,积极听取第二医疗意见也十分重要。对于主流手术不能治疗的病例,有很多代替医疗(民间疗法)也十分普及。其中很多缺乏科学的根据,这些疗法要充分地了解,自我认可后接受治疗。
胃癌全体的5年生存率,年~年统计为44%,年~年统计为72%,有了明显的改善(国立癌症中心)。
根据病期不同5年生存率为I期92%、II期77%、III期46、IV期8%(癌症研究振兴财团编[癌症的统计])。
不仅局限于治疗方法的进步,治愈切除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88%,非治愈切除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11%,不能切除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2-3%,不良治疗困难(国立癌症中心)。内视镜切除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80~95%,对象为IA期,和外科切除达到同等良好效果。
对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hp的除菌疗法是标准疗法,hp的除菌对于胃癌的发生是否有抑制作用现在正在研究进行阶段,尚需时间,让我们期待积极的结果。
—-END-—精彩推荐
1.电场疗法|癌症最新治疗技术,治好了脑胶质瘤……
2.癌症深度科普之一
3.备受全世界瞩目的PD-1/PD-L1免疫疗法信息大汇总
4.日本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
5.手术、化疗、放疗之外癌症的第四种治疗方法
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检查到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