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胃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经常有患者咨询胃溃疡和胃糜烂有什么区别?这里为大家科普一下。
很多患者会把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这两个病变混淆,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确实这两者在症状上有时很难区分,但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分辨出来,通俗的说,糜烂的表现是胃黏膜的损伤较小,较浅;溃疡的表现是胃黏膜的损伤较大,较深。
胃糜烂
首先,胃糜烂是指局限于胃粘膜层的浅溃疡。其深度不超过粘膜肌层,有人认为是胃溃疡的早期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胃糜烂都能发展为胃溃疡。一般称胃糜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为急性糜烂性胃炎,也有人称之为出血性胃炎,或急性胃粘膜病变,有时十二指肠粘膜也可出现糜烂,引起出血。
胃糜烂和胃溃疡是比较常见的两种肠胃疾病,这两种都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一些生活因素而让自己患上胃溃疡或者胃糜烂。
胃糜烂和胃溃疡哪种更严重?
一般来说,身体胃壁的结构是由内向外依次分成的,一般是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以及浆膜层这四层组成的,在发生胃糜烂的时候所出现的病变部位比较浅,一般不会超过粘膜层,它是属于一种比较浅层的病变。
而胃溃疡在发生的时候一般溃疡的面积会超过粘膜肌层,甚至会超过浆膜层,导致胃出血的发生。由此可见,胃溃疡的发生是比胃糜烂更加严重的,但虽说胃溃疡比胃糜烂严重,不过在发生胃糜烂的时候也要格外的重视,不要以为胃糜烂只是轻微的粘膜损伤可以不用多加理会,不管是哪一种肠胃疾病,在发生后都要积极治疗,不能够拖延。
生活中要如何避免患胃病?
1要按时进餐
有一些人在平时因为工作的繁忙而让自己没有三餐定时,在自己肚子感觉到饿的时候就吃一些东西,不饿的时候就让自己饿着,却不知道这样最容易让胃部受到伤害,按时进餐能够让胃部及时得到食物的供应,并且按照生物钟来进行运作,如果没有按时进餐就容易让胃部一会儿工作一会儿休息,而长时间让胃部处于这种状态就很容易让胃部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胃病。因此在平时要按时进餐,并且每餐摄取8分饱就可以,不要一次性摄取过多的食物而给胃部造成负担。
2不吃生冷的食物
有很多人在平时喜欢吃各种生冷的食物,却不知道生冷食物对肠胃的刺激是比较大的,由于生冷的食物比较寒,如果经常吃生冷食物就会让肠胃受到寒冷的入侵而引发问题。
3刺激性的食物也要少吃
刺激性的食物虽然能够帮助提高口感,但是刺激性食物会让肠胃受到刺激而让胃黏膜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炎的发生,因此在平时对于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
预防胃病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该避免精神紧张,不要太过劳累,要注意劳逸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饮食均衡,要保持饮食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不均,同时还要戒烟限酒。在平时进食的时候应该细嚼慢咽,不能够狼吞虎咽,睡觉前不要进食,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卫生。最后要注意不能够滥用药物,如果一定要用药,应该严格遵医嘱,慎重用药。
温馨提示
大家要知道不管是出现胃糜烂或者是胃溃疡都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并且在平时要做好预防胃病发生的措施,还要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定期进行胃部检查能够让自己知道胃部的情况,也能够帮助自己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一些严重的胃病发生
胃溃疡
其次,胃溃疡是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主要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饥饿时疼痛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规律性上腹疼痛,甚至可出现黑便与呕血。
胃糜烂与胃溃疡的不同症状
胃糜烂常表现为上腹疼痛,程度较浅表性胃炎重,伴饱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胃溃疡表现为慢性,节律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常在进食半小时到一小时发生疼痛。其胃溃疡活动期,常可出现胃溃疡还有癌变的可能,而糜烂性胃炎很少出现上述并发症。治疗上溃疡的治疗时间更长,而且如果合并有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必须服药清除,否则容易造成胃溃疡复发。
胃糜烂与胃溃疡两者之间有所不同。胃溃疡是穿透粘膜肌层,愈合后不可避免地留有纤维瘢痕,表面为一层上皮所复盖,粘膜肌层不能再生。胃糜烂是不穿透粘膜肌层,因而愈合后不留任何痕迹。
两者常见病因——幽门螺杆菌
两者最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以及胃酸分泌过多,此外还可以由遗传因素和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长期吸烟、酗酒等因素引起。
两者治疗一般主要从几个方面
1、禁忌烟酒,禁食辛辣剌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少食生冷、甜食及易产酸的食物;
2、药物治疗:主要选择胃动力药物如吗叮啉,莫沙必利分散片等;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剂、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果胶铋等;抑酸剂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等。
所以,不管是以上哪种疾病,需要药物和饮食共同调节,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更多胃肠日常养护方法,咨询胃肠问题,获赠健康图书资料,欢迎搜索白癜风需要怎么确诊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