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坚介绍说,消化性溃疡具体是指在各种致炎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及坏死性病变,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多指胃、十二指肠溃疡。根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0%的人群在一生中会患有消化性溃疡,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因素和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失衡有关,日常生活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酒、吸烟、过度精神紧张、饮食、药物、辛辣刺激食物、酸性食物、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均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其中,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亲密接触者的交叉感染。
尘坚表示,市民预防消化性溃疡,平时应减少或避免刺激性食物过量摄入,减少非甾体药物滥用、戒烟、少酒、保持良好心态,正确面对压力。在饮食中,最好采取公筷。一旦发现周边有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其家人及长期共同进餐者筛查幽门螺旋杆菌。同时,市民要加强健康意识,将胃肠镜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纳入体检范围。
警惕消化性溃疡专家课堂消化性溃疡多发于胃部、十二指肠,中上腹痛、反酸是该病的典型症状。腹痛发生时间与进餐时间是鉴别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胃溃疡常见餐后半小时左右,十二指肠溃疡常发生在饥饿及夜间。
不过,尘坚提醒说,由于抑酸药、抗酸剂的广泛使用,不典型的溃疡日益增多,部分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或表现恶心、厌食、纳差、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
尘坚表示,消化性溃疡并不可怕,是能够治愈的。疗程根据溃疡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十二指肠溃疡疗程约为4周,胃溃疡疗程大约为6-8周,对于高危人群及巨大溃疡者,会延长治疗时间。
上述症状需查幽门螺旋杆菌尘坚介绍说,从门诊情况来看,幽门螺旋杆菌的确是导致市民患上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该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胃内生存的微生物。其感染均为后天感染,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粪-口传播,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吃饭、饮水,以及一些亲密动作等。而幽门螺旋杆菌可怕的地方在于,有些感染者感染之后终生都无症状,因此也并不知道自己是携带者,但是有的人一旦感染便会导致消化道症状甚至溃疡。
因此,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不仅患者本人要检查是否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医院进行检查。另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用过的碗筷应及时消毒,吃饭时应与亲友实行分餐制。
专家提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好采用根治治疗“尘坚介绍说,从门诊情况来看,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常见复发原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耐药率升高、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其余还有饮酒、吸烟等。因此,为避免消化性溃疡复发,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做好以下五点:
1、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及易感人群应采用分餐制,要使用公筷,并对碗筷进行消毒。家人及长期共同进餐者应筛查幽门螺旋杆菌。
3、对于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失败者建议应用抑酸药维持治疗。
4、对于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采用根治治疗。
5、长期不能停用非甾体药物和阿司匹林者,可选择选择性解热镇痛药物及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阿司匹林建议餐后使用。李慧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