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医
——给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09级学生的讲座
讲座之前我首先感谢学习部的同学,为了组织这个讲座你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更要感谢中医系的老师给了我这个和同学们亲密接触的机会,要知道我们中医系可是高手如云,猛将如虎,和中医系的众多老前辈比起来,我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让我来作这个讲座实在是有点诚惶诚恐。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年轻才和大家容易产生共鸣吧。
十年前,我和大家一样,经历过高考的洗礼,背起行囊雨伞,远离了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对陌生的世界困惑、未知的旅程忐忑、对知识的渴望在我的心头萦绕的同时,一个声音在内心深处呼唤着我,指引着我,“不为良相,便为名医。”带着这个坚定的信念,我走入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课堂,五年的本科,我勤勤恳恳,对中医专业知识下足了功夫,中医专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两年的研究生阶段,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我遇到了人生中一些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比如我们的系主任吴润秋老师,他的像思维和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见解决了我许多的理论困惑,彭坚老师,他多彩的用药和对疑难杂症的丰富经验开阔了我的眼界,研究生毕业,我到临床一线工作了两年,把我以前所学的知识运用了一遍,今年才来到长沙医学院和大家相会。这就是我医学生涯的一个简要的回顾。
所以我非常能够理解大家现在所遇到的困惑,因为你们面对的困难我都面对过,你们遇到困惑的我几乎都遇到过。
一、从两个病例说开去
中医基本理论太枯燥?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很多的同学都有这个困惑,有没有呢?事实上同学们每天都在和中医亲密接触,只是大家没有感受到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易经》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很多知识你每天都在运用,但是你并不了解他,积累生活中的点滴经验对于学习中医学,对于以后你的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基础的作用,也就是说学习中医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学起。
我现在谈谈在临床中遇到的几个病案。
1.茄子巧治高血压。
某老人、男,68岁,年1月初诊,先治疗好咳嗽,再咨询血压问题,三种降压药联合使用。血压仍然保持在/mmHg。查大便秘结、舌质红,血脂高。用方:每日晚餐饮食清淡,凉拌带皮茄子。一个月后降压药减到/90mmHg,三个月后血压/80mmHg。
茄子最早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朱丹溪曰:茄子属于土,甘而喜欢降,大肠易于动者忌讳之。为什么茄子可以起到降血压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茄子的营养价值独一无二。特别是茄子皮中含较多的维生素P,维生素P能使血管壁保持弹性和生理功能,保护心血管、抗坏血酸,这种物质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防止硬化和破裂,所以经常吃些茄子,有助于治疗高血压。鉴于茄子可以活血排毒、通大便,所以,大便秘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效果很好。茄子的吃法很多,但多数吃法烹调温度较高、时间较长,不仅油腻,营养损失也很大。煎炸茄子维生素损失量可达50%以上。
当然,现代高血压的原因非常复杂,中医来看也是这样,我这个病人也是个例,他有大便秘结,肝火偏旺的症状,所以才有效验。脾胃虚寒,大便常稀的人是不能够使用的。茄子降压虽好,也离不开辨证。
2.巧查食谱治疗乏力
某女、27岁,年4月初诊,主诉全身乏力2年,多出求医不愈,查脉弱,精神不佳舌淡,苔薄,大小便正常,余可,血压90/60mmHg。查阅以往的处方,补中益气、养血补肾之方吃遍,却仍然疗效不佳。且患者正值壮年,各种检查都正常,怎么会得如此怪病呢?实在不合常理,故我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其母代诉:患者喜欢吃玉米,几乎每天都会吃两到三个,最近三年几乎天天如此,家里对于这个宝贝女儿视若珍宝,无条件满足她的要求,每次都是其母买来玉米亲自煮熟。听到其母亲的述说,我已经知道其原因。便首先要患者戒除玉米,并且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半个月后再量血压/65mmHg,一切正常。
玉米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以后直逐渐传至世界各地。现代研究证实,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我在这里强调玉米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这个患者最终得效,显然补中益气汤只是起到了辅助功效。
二、中医在哪里?
清空你自己,就想这个杯子,把里面的东西都倒出来,你才可以拥有新的知识!学而有所悟,学有所用,你才能不断前行。
打开你们尘封的心灵!用你们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生命,去认识世界。
1.衣食住行无处不“中医”
什么是中医?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我们的教材说:中医学是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我认为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医学——道。中医学是一门研究天地之间“道”的学问。这个自然环境包含的范围可以说是上至天地,下至饮食,无所不包。只要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我们中医研究的范围。随着今天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空前迫切,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我今天对长沙地区四季节水果给大家一个简要的介绍。《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小豆、大豆、黄黍、麦、粳米)为养,五果(李、桃、大枣、板栗、杏仁)为助”。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水果对于人体健康的调节作用。
春季,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桑椹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夏季,西瓜:《本经逢原》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夏季消暑气之妙品,夏季心、胃有热的人、出汗过多的人可以多吃,西瓜可以作汗。但是脾胃虚寒的同学不可多吃。西瓜皮,又叫西瓜翠衣,《要药分剂》:能解皮肤间热。在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中的清络饮和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的清暑益气汤中西瓜翠衣为必用之品。在跟师吴润秋老师门诊时,遇到过一个立秋后的高热病人,诊断为暑热稽留,开的处方中就有西瓜翠衣,那时候西瓜已经下市,在房顶上找到一块干的西瓜皮,一服热退。
莲子味甘平,在《本草纲目》中云:“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有清心莲子饮,治疗“心火妄动,气阴两虚,湿热下注之症,而莲子粥乃夏季清暑妙品。
秋季,梨子,泄脾肺之火。梨子皮,在这个季节止咳的方剂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医治疗温燥的名方桑杏汤中就有梨子皮。为什么呢??梨子皮可以去燥风。
板栗:《千金要方》栗子,味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生食之良,治腰脚不遂。中医学认为,栗性甘温,无毒,有健脾补肝,身壮骨的医疗作用。经常生食可治腰腿无力。
石榴原产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得种而归,栽植中原,又名安石榴。石榴的功效有哪些呢?这里我给大家留一个悬念。
冬季,草莓甘酸可口。功效:不光有清的作用,还有补的作用。《西藏常用中草药》:祛风止咳,清热解毒。《本草纲目》:补脾气,固元气,制伏亢阳,扶持衰土,壮精神,益气。
草莓入药亦堪称上品,中医认为,草莓性味甘、凉,入脾、胃、肺经,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利尿消肿,解热祛暑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热烦渴等。治气血不足单方:草莓克,葡萄干克,红糖克。将上3味入锅,加水毫升,煮沸后改为文火烧5分钟,离火浸泡10小时后食用。饮汤,吃草莓、葡萄干。
荸荠性微寒,味甘。不光有清的作用,还有补的作用。《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2.验方三首
石榴治疗什么?石榴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对饮酒过量者,解酒有奇效。一切胃病,特别是胃寒证有效。
草莓治疗阴虚火旺型的慢性咽炎疗效佳。
雪羹汤,海蜇皮克、荸荠克冰糖50克。制作方法:海蜇皮洗净,荸荠去皮切片和冰糖一起放入高压锅中慢火熬一昼夜。用法:吃海蜇皮、荸荠,饮汤,每日2次。功效:清热化痰,滋阴润肺、软坚散结。对于阴虚肺热的咳痰、甚至肺部肿块效果颇佳。
对于喜欢养生的同学可以参考我写的孙思邈养生研究。总之:中医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用发现的眼观寻找,中医就在我们身边。
三、本科阶段学生如何学习中医
1.基础扎实,中基、中诊、方剂、中药、伤寒、温病、金匮、中医内科学的知识是一脉相承。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下苦功夫记忆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你的知识结构才会融会贯通。本科阶段学习中医最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字——“背”。
2.反复背诵方剂和中药。
中医的每门专业课都很重要,如果一定要在这些课程中挑出最核心的课程,我认为是方剂学和中药学。这两门课程是核心中的核心,基础中的基础。这两门课程贯穿了整个中医本科的课程设置,也是大家将来临床的基础,方剂学上的每首方的组成和中药学的每一味药物功效必须烂熟于心。特别指出的是大家最好背诵汪昂的原版《汤头歌诀》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因为这两本书是过去师带徒的必备之书,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而现在市面上出的《汤头歌诀》很多是经过改编了的,有些甚至转变了方剂的原意;背这些改编了的歌诀不但对大家将来的临床不好,对大家的考研也不好,因为我发现出考研的题的专家很多都是根据原版的《汤头歌诀》出题(如14年的中医综合考研题:防风通圣散的主治?),所以还是背诵原版的好。
3.重视身边的点滴中医知识的积累。在我心中,一个不会做菜的中医绝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中医,因为在中医的历史上“药食”从来没有分家,中医经方的鼻祖伊尹就是商代国王的御用厨师,药王孙思邈也说“安生之本,必须于食,……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如果你连每天都能接触感受的食物的药性都不能了熟于心,如何能奢望你清楚更为陌生的药物呢?我是喜欢下厨房的,我觉得厨房里的学问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鸡蛋和大蒜是绝配吗?八角为什么不能配鱼呢?什么样的人不能吃牛羊肉?沙棘为什么和藕片是绝配呢?等等。多多思考,多提出问题,而不是等待着老师教给你答案。
好的,今天我的讲座完了,谢谢大家。
安化乡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