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致癌”、“防癌”、“抗癌”等词汇随时能刺激到人们敏感的神经,大家常常谈“癌”色变。
4月15-21日是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和接受度,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其中胃癌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早期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
“防治胃肠道肿瘤,从筛查开始”,早期发现很重要,其实大部分胃癌如果能早期及时发现,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治疗,是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从而大大降低其病死率。因此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胃肠道肿瘤防治工作的基本策略和关键!
生活节奏快
饮食不规律
吃饱就睡,不运动
这些坏习惯,让你的胃饱受煎熬
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
均高居第二位
什么是胃肠道早癌?
胃肠道早癌是指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可能不会出现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胀、腹痛、食欲下降、乏力、消化不良、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潜血等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症状逐渐出现并加重。
哪些人需要做胃肠镜筛查?
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5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1、有胃肠癌家族史的,建议40岁就开始定期做胃肠镜检查。
2、饮食喜欢高盐、腌熏制,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平时经常熬夜、工作劳累的人群,体检时应增加胃肠镜检查。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4、最近有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纳差、消瘦、吞咽不适、便血、大便形状改变等症状。
5、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状态患者、肿瘤高发区的人应做胃肠镜常规筛查,需要定期随访。
早期胃肠肿瘤的
筛查方式有哪些?
1、电子胃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进行活检和治疗,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尤其是早期癌确诊以及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2、无创胃肠早癌的检测项目
胃泌素G-17:该指标可判断胃分泌功能、提示胃黏膜萎缩的部位、程度及风险。
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PGI和PGII是胃粘膜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靠指标。目前,胃蛋白酶原水平检测已经被认为是“血清学上的胃镜检测”,能有效发现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是早期癌前病变。中国抗癌协会推荐胃癌筛查,其中就包括胃泌素G-17和PG的血清学检查。可见胃泌素G-17和PG对于胃病、胃癌的诊断和筛查尤为重要。
3、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检测。
4、X线钡餐及钡剂灌肠检查。
5、大便常规+潜血检查,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FIT)。
Tips
无症状也能检出胃肠早癌!
体检莫忘胃肠镜检查,其他任何检查设备和手段,都无法取代胃肠镜,特别是胃肠镜精查,容易发现早期病变。
发现早期消化道肿瘤怎么办?
内镜下粘膜剖离术(ESD)是近年来内镜下治疗的一项先进的微创技术,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可以局部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效果!是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ESD术的优势
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器官功能无影响;
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医院胃肠道早癌筛查门诊已开诊
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欢迎前来咨询问诊!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保持乐观心态,适当锻炼
科学抗癌,预防先行
供稿/内窥镜室主任兼消化科副主任郭继兵
图文编辑/宣传科彭雅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