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文化精神
精是医之本
医为院本,医院的立身之本,医院文化建设的生命所在。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在技术上求精;学海无涯、医无止境,要在学术上求精;优化流程、提质增效,要在管理上求精。
王晓燕:静水流深
口述/王晓燕
文/梁笑
图/沈菲
本
期
专
家
王晓燕
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从医26年来,沉稳低调的他在消化内科的岗位上辛勤付出、默默奉献。他以一颗仁者之心、一颗博爱之心,默默地守护着人们消化系统的健康,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默默完成着“医者”的使命,为每一位患者送去了健康与欢笑。
他,就是王晓燕,我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他与医院内镜中心周平红教授(大国工匠)合作,医院内镜中心协作中心;医院合作,成立整合医学宿迁中心。他为宿迁市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因为贡献突出,年,他荣获宿迁市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荣获宿迁市劳动模范、宿迁市创业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年荣获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宿迁市十三五重点医学人才,先后当选为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无痛内镜协作组成员,江苏省医学会胰腺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宿迁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宿迁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年被聘为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视频
从医20余年,从刚刚步入临床的医生,到如今成为苏北地区著名的消化内科专家,王晓燕表示,医生的成长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周期,要耐心静待花开。
1
作为内科医生,倾力做患者的守“胃”者
王晓燕说,作为医生是一件需要经受众多考验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业务上的学习,医院内镜中心拜师大国工匠周平红,到北京首都医院、医院、浙江大学附医院……哪里有先进的医疗技术,他就去哪里进修学习。他一次又一次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消化内科,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内镜下的操作与治疗,包括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及内镜下多项手术治疗如:ERCP、ESD、EUS、POEM、STER等。
案例一
今年3月份,45岁的王女士总在饭后感到胸骨后不舒服,医院就诊后,发现食管内长有巨大肿瘤,肿瘤总长度约有10cm,而一个成年人的食管长度约25cm。也就是说,王女士的肿瘤已占据食管一半了。医院,都建议她切除病变食管。王女士想到婆婆就是食管癌做了食管切除术,因切除病变范围较大,导致婆婆术后反复出现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这让王女士对食管切除治疗非常抗拒。为了保留食管,5月底,王女士慕名来到我院消化内科求诊王晓燕。
王晓燕考虑食管平滑肌瘤不同于生长在胃、肠等部位的平滑肌瘤,由于食管管腔狭小、管壁薄,通过常规内镜下治疗的话,王女士可能出现出血、穿孔、食道瘘等并发症,甚至并发严重的胸腔感染。于是,王晓燕利用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为王女士完整剥离了食道肿瘤,避免了因黏膜切口和平滑肌瘤创面在同一平面而可能引起的食管壁瘘,保留了王女士食管的完整性,防止她后期并发胃食管返流。
案例二
一位岁的高龄老太太,因胆管癌引起梗阻性黄疸,用王晓燕的话说,老太太来院时已经成了“小黄人”了。做外科手术的话,老太太年事已高,身体承受不了,不做手术的话,老太太可能熬不过3个月。家属左右为难之际,外科医生向家属推荐了王晓燕。
虽然老太太身体条件极差,但技术精湛的王晓燕以ERCP顺利为老太太解除了梗阻,术后,老太太的总胆红素立刻从多降至接近正常。未开刀便为高龄老人解除致命威胁,老太太的家属对王晓燕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院一位保洁阿姨的女儿小丽年仅27岁就患上了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一的贲门失弛缓症,医院做了两次手术都没有成功后,该院消化中心主任建议小丽回到我院找王晓燕治疗。
王晓燕详细评估病情后决定为其再次行POEM手术,术后,小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在已基本恢复正常人生活水平。
POEM手术能否成功开展,医院消化内镜技术水平的高度。目前,王晓燕已为我市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成功完成16例手术。
不仅本地患者相信王晓燕,就连远在重庆的患者——50多岁的徐先生患上肠多发息肉后,也不远千里“飞到”王晓燕的手术室。“我哥哥在宿豫工作,他告诉我王主任水平非常好,人品也非常好。”徐先生说。
走进消化内镜中心,座椅上、走道上、手术室门口……熙熙囔囔的全是患者,从这些翘首以盼等待王晓燕手术的人们的表情上,我们看到了王晓燕身上肩负着的责任,也看到了他一直以来默默的坚持。
2
医院,把公益做到了患者心里
胃癌死亡率高,是因为早期检出率太低。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经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20%。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2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起病很隐蔽,有些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症状没有区别,很容易混淆。当出现出血、梗阻、远医院就诊,这时,再通过胃镜检查90%都是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王晓燕说。
凭借技术优势及设备优势,年12月25日,我院消化内科被授予“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中心”,年获得配套资金万(市里万、我院万)用于为老百姓免费筛查早癌。分中心的建立,将推动我市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区域内医疗机构协同一体,更精确、更细致、更规范地开展筛查工作,一查到底。
年,我院消化内科早癌筛查公益活动启动。为了早查早诊早治,发现一个早癌病人,拯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王晓燕利用一切渠道向老百姓宣传免费早癌筛查。在门诊,王晓燕要求坐诊医生对每位有胃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询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漏了一个病人,一个家庭就完了”,王晓燕说。同时,他利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