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ldquo微胖rdquo,

作者|吴良平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一种说法“男生不喜欢太瘦的女生,微胖身材才是完美身材”。对此,老吴想说“那要看你到底有多胖?胖在哪里?”。

肥胖的界定

在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年会上,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发布了《肥胖患者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新指南将肥胖定义为“脂肪组织过多引起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chronicdisease,ABCD)。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作为评判肥胖的指标,对肥胖的分级如下:

注:以上BMI和腰围标准为北美人群标准,亚太人群的标准18≤BMI<23kg/m2为正常体重,23-24.9kg/m2为超重,25-29.9kg/m2为Ⅰ级肥胖,25-29.9kg/m2为Ⅱ级肥胖,≥35kg/m2为Ⅲ级肥胖;

腰围以男性≥94cm、女性≥80cm为临界标准。

也有国内专家认为,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BMI计算方法是:BMI(kg/m2)=体重(kg)/身高的平方)。

判定肥胖为何对腰围的界限如此严格?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腰围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评判指标,因为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息息相关,而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础。

与外周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更易造成胰岛素抵抗,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大。因为在腹部的脂肪——尤其是在内脏细胞间隔内的脂肪,新陈代谢比较活跃更易分解为脂肪酸,而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血液易造成胰岛素的抵抗;同时脂肪氧化的增加,可以抑制葡萄糖的氧化,机体为了加强对葡萄糖氧化分解,必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增多,在长期高胰岛素血症水平下,机体细胞容易出现胰岛素的抵抗。

最近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具有内分泌的功能,当内脏脂肪过量时,会使不利健康的脂肪因子如血管紧张素原(AGT)、抵抗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1(PAI-1)、游离脂肪酸(FFA)等大量排出,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增加、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问题。相对而言,腿部的皮下脂肪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却没有这么直接,当然肌肉筋膜下脂肪过多时也会影响肌糖原的代谢,造成胰岛素抵抗。

而胰岛素抵抗本身又会加剧肥胖,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的“死循环”,人体内的代谢紊乱会逐渐出现——胰岛素抵抗不但使肝脏脂肪堆积,还会通过多种机制损害肝脏,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就是俗称的“脂肪肝”);血液中的脂肪酸过量会演变成高脂血症(即“高血脂”);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人体对糖类摄入的耐受能力严重下降(医学上称为“糖耐量低减”),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诸如2型糖尿病、脂肪肝、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外科的诞生

近十余年来,与肥胖相关的伴发症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逐渐引起研究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nmcl.net/wzlc/64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