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
下面有常见六种脾胃的问题,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
1、脾湿外感型脾胃疾病症状:
一觉醒来,突然感到头昏脑涨
身体发热,胃腹部冷痛、胀气
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生活建议1、叩齿法。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叩齿法非常简单实用:你只需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36次即可。
2、自我按摩操。每天晚餐1小时后,一套简单的自我按摩操能有效帮你缓解难受。首先坐下,双手握脚板,将双脚收至腹部前方。维持这个姿势慢慢后躺。腹部用力,双手尽可能紧握脚板,背部往前后方向滚动。要注意适可而止,小心颈部扭伤。
2、脾胃湿热型脾胃疾病症状:
总是突然感觉胃部疼痛
同时还伴有口干、食欲不佳
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症状
生活建议
现代人往往缺少运动,容易产生内湿。空调温度开得太低,平时也不注意保暖,便会导致寒湿交加。
1、饭后摩腹散步。散步时搓热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2、倒立放松健胃法。平躺,从脚底→脚跟→小腿后面→两腿弯→大腿后面→腰部→背部→后颈,依次支撑起身体,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日可做2~3个循环。呼吸以自然为主,也可采用腹式呼吸。
3、肝郁脾湿型脾胃疾病症状3:
突然进入点儿背期
总有事端让人不断委屈和生气
加上心情欠佳,提不起精神
腹部胀满、两胁胀疼
胸闷嗳气、不思饮食
四肢困重等症状
一古脑地出现
成为这段时期的“主旋律”
生活建议该病因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的影响很大。自尊心很重,做事追求完美的人很容易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由于脾胃之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若不得疏泄,就会加重病情,导致脾胃升降运化失常,湿从内生。建议采用印度调理法-意念呼吸。意念呼吸是配合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吁”字呼吸等功法进行的。在调理脾胃的呼吸功法中,意念部位主要有脐中、丹田、足三里等穴位。
具体方法:取舒适体位。两手搓热后叠放于腹部,意念部位主要有脐中、丹田、足三里等穴位,以鼻吸气而以口呼气,呼气时发出轻声“吁”字音,但声音不宜过大。每日练习2~3次,每次练习根据自身需要,大约10~30分钟即可。
4、寒湿困脾型脾胃疾病症状
一连黑白颠倒地“奋战”了一个多月
总算能喘口气时
却突然连着腹泻起来
身体疲惫得没有力气
胃部不规律地一阵阵胀痛
还总是恶心想吐
生活建议
这种症状多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人体的气机运行受阻,影响到脾胃,导致中气不足,出现精力不支,食后腹部胀满;另外,好吃辛辣,往往也会引起内热,加重其体内的湿气。
1、咽唾。你可别小看咽唾液这件事。唾液,古称“金津玉液”,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喜欢吐吐沫的人通常身体虚弱。所以,晨起漱口之后,凝神闭口,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次缓缓咽下。
2、自我按摩操。每天午餐和晚餐1小时后做1次。仰卧,手臂侧平举,手心向下贴在地板上。吸气,抬左腿呈直角。呼气,左腿侧向右边贴地,肩不动平稳,保持5-10秒。吸气,抬起左腿呈直角,呼气放回原位,另一条腿重复该组动作。
5、脾胃虚弱型脾胃疾病症状5:
总在外面应酬
连自己都感觉身体虚弱得厉害
打球没几分钟就气喘吁吁
朋友们都说自己眼神有点呆滞
面色白得没有血色
偶尔胃痛时使劲按压一会儿就好
生活建议
这种症状多为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若伴有阳虚者可出现胃脘部疼痛。
1、坚持体育运动。
2、注意饮食,夜餐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对身体危害甚大。
6、脾虚夹湿型脾胃疾病症状6:
胃部隐隐作痛时总有胀闷感
一咳嗽就出痰
胸部像堵着什么似的不舒服
舌苔呈现淡红色
生活建议
这种症状属于脾虚挟湿型脾胃疾病,平时不注意保暖,加上缺少运动和心情不佳等情况,就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自我按摩操。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叠贴腹。吸气,挺胸,直背,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使肚子挺出一个幅度,身体微微后仰。然后吐气,缩胸,弯腰,双手用力往腹部压。
作用:配合腹肌收缩可按摩腹内脾胃,促进脾胃功能,同时也可以往上下左右按摩腹部,亦可站着做。
脾胃病的中医诊疗郭纪生教授所主张的“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学术思想同样运用于脾胃病治疗。他认为脾胃之为病,必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脾湿胃热是脾胃病的主要矛盾之一,临床善用平胃散。平胃散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以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等证。平胃散为化湿之首方,具有燥湿健脾、消胀宽胸、理气化痰、调和脾胃的作用,临证之时凡与湿食有关的疾病,均可加减或合方用之。此方药性平和,不偏不倚,无过燥、过热、过寒之偏颇,善理中焦,根据临证的表现不同,酌予加减应用,用之得当,疗效卓然。
大德秉承郭老治疗胃病的经验,以平胃散为主方进行化裁,配伍治疗止酸、降逆、止呕、止疼、消导、敛疮之对药,治疗各种脾胃疾病,如脾胃不和之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急慢性胃溃疡以及萎缩性胃炎等,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病案举例
患者,陈某某,男,50岁,石家庄市人。患有胃溃疡20年,近1个月胃疼加重,曾住院进行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现胃脘部阵发性绞痛,胀满不堪,时有干呕,伴有胃酸烧心,食欲下降明显,大便不成形,每日行2-3次,睡眠亦差。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患者久患胃病,脾胃不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内生疮疡,故而出现胀满,干呕,吞酸烧心;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而睡眠亦差;久病脾虚,故大便不成形,不思饮食。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止酸除胀
处方:苍术、厚朴、姜半夏、陈皮、煅瓦楞子、生牡蛎粉、炒神曲、炒麦芽、香橼、川楝子、玄胡、炒莱菔子、芦根、姜竹茹、白芨、地榆、山药
服法:7付,水煎,分两次,饭后1小时温服
患者服药7付后,吞酸烧心明显减轻,干呕亦停,胃胀满减轻;但仍稍感烧心,时有口干,原方加乌贼骨、石斛,继服15付;诸症好转,尤其胃疼已不甚明显,食欲好转,睡眠转佳,余均已无明显不适。
附:主治医师介绍
郭媛,郭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郭纪生独女、嫡传弟子;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经验高级继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可明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大德中医门诊部副主任。郭媛5岁开始默诵汤歌脉诀,河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跟随郭纪生临床17年,细心领会中医辨证施治要领,能够完整的继承和领会郭氏温病学术思想和技术,03年SARS流行期间随父亲参加了临床医疗,在治疗高烧、低烧等疾病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在治疗脾胃病、神经性疾病方面,有独到的医术。
临床善治:
温病、发热性感染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支扩、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扁条腺炎)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消化功能紊乱
精神类疾病:顽固性失眠、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等
其他疑难杂症:颈椎腰椎间盘膨出、颈椎病、糖尿病、血管神经性头痛、痤疮、口腔溃疡、体虚乏力等亚健康状态
心理调节:抑郁焦虑状态、强迫症以及婚姻家庭伦理引发的心理问题咨询及疏导
出诊时间:每周三、四、日8:30-12:00
敬请提前预约。预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