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巨阙穴治疗口腔溃疡

巨阙穴

任脉的第14个穴位:巨阙穴。出《脉经》。巨阙是心的募穴。

位置:在前正中线上,脐上六寸。

从胸剑联合中点沿前正中线直下3横指处即为此穴。

释文

巨阙。巨,大也。

阙,通缺,亏缺也。巨阙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本穴位处胸腹交接处的凹陷部位,任脉上、下二部皆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为来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湿热水气,此气因其热,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将外部的水气聚集,故名巨阙。

治疗口腔溃疡

巨阙穴常用来治疗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呕吐等症;除此之外,巨阙穴对于治疗口腔溃疡有着很好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口腔溃疡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中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心火旺盛而引起。巨阙穴为心之募穴,心为君主之官,本穴居心君至尊之位,为心经脉气聚集最盛之地,有安神宁心、宽胸止痛之功。主治发狂惊悸、恍惚不知人,及一切神不内守诸疾。

中医有舌为心之苗的说法,当心火旺盛时,就会在口腔内和舌头上有所反应。而巨阙穴正是一个泻火的要穴,对于口腔溃疡之症有着很好的疗效。

点按法:大拇指指腹按压巨阙穴,然后向下深按,持续点按10秒左右放开,休息3秒在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分钟,每天1-2次。

按揉法:大拇指指腹按住巨阙穴,此时穴位会有明显的酸胀疼痛感,然后以巨阙穴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由内向外进行旋转按揉,每次可按揉3-5分钟,每日2次。

温和灸:每次艾灸10-20分钟,每日2次。

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巨阙穴,采用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穴位以强烈的温热刺激,一般每次灸治10-15分钟,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

拔罐法:一般留罐10-15分钟即可。

此外,巨阙穴对人的心脏和肠胃可起到保护作用,平时不妨经常刺激一下巨阙穴,可起到不错的效果。正所谓“舌为心之苗,苔是胃气根,内火起及唇,疮溃生齿门,苦口食难进,肿痛不得忍,巨阙腹中寻,病去了无痕。”

穴位配伍

1.配内关穴治心绞痛。

2.配章门穴、合谷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呃逆。

3.配足三里穴、膻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心平穴、心俞穴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4.配内关穴、人中穴治癫狂痫证。

5.配神门穴治失眠健忘。

6.配心俞穴、郄门穴、通里穴治心绞痛。

7.配中脘穴、丰隆穴、通谷穴、后溪穴治癫狂。

8.配足三里穴、内庭穴治反胃吞酸。

9.配上脘穴,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腹胀,心腹满。

10.配灵道穴、曲泽穴、间使穴,有理气宽中,养血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怔忡。

11.配心俞穴,属俞募配伍法,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心慌,心悸,失眠,健忘,癫狂。

12.配膻中穴,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饮,痰喘。

13.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

14.配关冲、支沟、公孙、阴陵泉,治霍乱。

15.配风池、后溪、申脉,治癫痫。

16.配合谷(补)、三阴交(泻),治子上逼心、气闷欲绝。

17.配心俞,治烦心。

18.配中脘、天突,治咳逆上气。

功效主治

功效:募集心经气血。巨阙穴有理气安神,和胃利膈作用。

主治: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胸闷短气、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癫狂病症、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等。

1.《针灸大成》: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背痛胸痛,痞塞,数种心痛,冷痛,蛔虫痛,蛊毒猫鬼,胸中痰饮,先心痛,先吐,霍乱不识人,惊悸,腹胀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伤寒烦心,喜呕发狂,少气腹痛,黄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胀噫,烦热,膈中不利,五脏气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冲心昏闷,刺巨阙,下针令人立苏不闷;次补合谷,泻三阴交,胎应针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手有针痕;顶母心向前,人中有针痕,向后枕骨有针痕,是验。

2.《扁鹊心书》:风狂,先灸巨阙五十壮,又灸心俞五十壮。

3.《针灸甲乙经》:热病,胸中憺憺,腹满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瘛疭,心痛,气满不得息,巨阙主之。狂,妄言,怒,恶火,善骂詈,巨阙主之。息贲时唾血,巨阙主之。胸胁支满,瘛疭引脐腹痛,短气烦满,巨阙主之。狐疝,惊悸少气,巨阙主之。

4.《备急千金要方》: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巨阙、照海主瘛疭引脐腹短气。

5.《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

日常保健

1.针刺:向上斜刺0.5~1寸。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上或向下扩散。

《类经图翼》:刺六分……一曰刺三分。

注意:肝左叶肿大及心脏扩大者,不宜深刺。

不宜直向深刺或针尖向上斜刺,以防刺入胸、腹腔,损伤肝、胃、心脏。

不可深刺,以免损伤肝脏。

刺巨阙穴,患者须仰卧扬手,乃可下针,防止膈肌下沉,或有伤之也。伤膈肌,则呃格不休。

2.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灸巨阙穴,每次5~10分钟,可治治胃下垂。

3.按摩:按揉巨阙穴善治胃下垂。

潘赵刚医师

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祖父学习中医正骨,30年来致力于各种骨折骨病以及各类脊柱相关疾病和关节病的治疗研究。曾师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正骨郭氏正骨郭宗正学习骨病研究,获得“中华平乐正骨协会,中华正骨人才协会,全国传统疗法协会骨伤分会”颁发“中华骨伤突出贡献奖”。多年来一直不断拜访、学习国内著名骨病疼痛专家。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并融合贯通各家绝技创立了“摸骨理筋平衡正骨”术。

坚持绿色疗法,为全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主治:

1.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各类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强制性脊柱炎等骨病。2.风湿,类风湿,带状疱疹,头痛头晕,面肌痉挛,面神经炎,脑瘫,脑外伤后遗症,脑膜炎后遗症,中风偏瘫,脑萎缩,自闭症,先天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

3.脊柱相关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脏病等。

4.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疑难杂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nmcl.net/wzzl/54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