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贴敷4次7月12号夏至起到8月20号
什么是“冬病”?
“冬病”简单的说就是一些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等,这类疾病通常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反复发作;一是冬重夏轻。
什么样的人容易生“冬病”?
很多人在夏天时身体无大碍,可是到了冬天就难过了。频繁的感冒,咳嗽,鼻炎,哮喘发作等等困扰着我们。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体内阳气不足。所谓“阳气”,简单的说就是具有“温煦”特性之气,能够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这类人群属阳虚型或者虚寒型体质,冬季天气寒冷,再加自身阳气不足,因此,每到冬季上述疾病多发、频发。
“冬病夏治”究竟是什么?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阳气在夏季达到最高,冬天潜伏的疾病都会被抑制下去,而“夏治”正是趁着人体内的“冬病”在夏季里有所缓解的时候,适当的采用一些内服和外敷的疗法来治疗“冬病”。这对预防疾病复发和调节人体的免疫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冬病夏治”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疗法,包括“穴位贴敷”、“传统艾灸”、“火龙灸”、“督灸”、“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的治疗目的。
“冬病夏治”治疗哪些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胃功能絮乱、慢性腹泻;
妇产科疾病,如: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寒等症;
疼痛性疾病,如颈肩腰腿痛、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
疑难杂症,如四肢寒凉怕冷、怕吹空调、免疫力低下、易疲劳、遗精早泄等。
如何利用“冬病夏治”调理身体?
俗话说“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有怕风怕冷、易感冒、易疲倦、手脚冰凉、关节疼痛、便溏、尿频、女性痛经、男性早泄遗精等,出现这些问题,就是阳气不足的信号了,我们一定要抓住伏天调理身体,补充阳气的时机。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中药、艾灸等传统中医绿色疗法来温阳固本,调理体质。